欢迎来到电脑知识学习网,专业的电脑知识大全学习平台!

手机版

如何设置win7关机问候-(如何设置win7关机问候功能)

电脑选购 发布时间:2022-12-30 15:02:14
如何设置win7关机问候 (如何设置win7关机问候功能)

你这不是 Apple Watch 吧?

冲顶 4720 米的次丁垭口时,Apple Watch Ultra 播报了每公里的时速。一模一样的女声,但过于响亮的声量,让同行的小姐姐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不「大」怎么叫 Ultra 呢?

戴着这块不像 Apple Watch 的 Watch,我奔赴山河来到云南德钦,在梅里雪山北坡完成了一次五天四夜的徒步穿越。

眼睛在天堂,身体却饱受炼狱。当然,对于 Apple Watch Ultra 也是一次历练。

户外需要「大」手表

49mm 在智能手表中算「极限大」的尺寸。

拿到实物前,我一度担心 Apple Watch Ultra 会不会让女生的胳膊不堪重负。

事实是,它的确大,但比我想象中轻太多了。

表圈外侧几乎与我的胳膊两侧平齐,但戴起来并不突兀,更多的有点机能风。

更大的尺寸,客观上补齐了 Apple Watch 的续航短板,也提升了户外场景的操控性。

就以最明显改变的显示来说,表盘上自定义的复杂功能看得更清晰。再加上 2000 尼特的屏幕,这个亮度在户外看表盘和运动数据毫无压力。

增大的数码表冠与 Dock 键,给户外操作带来了便利。

在此之前,我们佩戴的 Apple Watch 风格简约,两个按键加触屏的交互足以使用。但在户外徒步、潜水运动的场景中大不一样。

在户外运动进行中,更依赖的是机械操作。

因为戴着手套或是浮动水面时,触屏操作都存在容易误触的情况。主流户外手表为此,在表侧设计了 4-5 个机械按键,并且各个突出方便按压。

Ultra 的数码表冠很粗犷,戴手套也能搓动。Dock 键增大面积外,向外突出的设计更方便按压。

电脑

而自定义按键,是让极限运动摆脱触屏操作的最大改变。

国庆期间我需要连续徒步五天,所以把自定义按键设定成了「体能训练」。每日出发前,只要按下便开始记录,中途要暂停或继续,双按自定义键与 Dock 键即可。

只有在徒步完成那一刻,才会用回触屏结束运动。

三个实体按键对于 Apple Watch Ultra 来说紧凑够用,但以徒步中体验的来说,对于这颗自定义键的开发,还不够极致。

比如当我长按自定义按键后,不会打开其他功能,而是出现了长按 Dock 键一样的关机界面。这也会导致徒步中途要用指南针、血氧等其他 App,实体按键不足以支撑应用切换,依然要依靠触屏操作。

按理说更大屏幕看到的数据也更清晰。实际徒步体验下来,我觉得看是其次,听更重要。

尤其在 4500m 以上海拔冲顶的阶段,我每走 10 步心率就从 120 蹦到 153,虽然还有力气抬腕但根本没心思逐行看时间、配速等信息。

这时候,每公里的自动语音播报就是福报!

电脑

比 Apple Watch series 系列大了 40% 的音量听起来很清晰,以至于同行戴着 Apple Watch Series 5 的小姐姐发出了「你这表不是 Apple Watch 吧!」的疑问。

在她的印象中,在山野户外要听手表播报音,无一例外要抬起手腕。

在 Apple Watch Ultra 上,走路自然垂手的姿势,听到的声音很明亮。

如果实在要挑剔大有什么不好,目前我能明显感知的是,从 Ultra 换回 40mm Apple Watch 的那一刻,就像从 iPad Pro 打字换到用 iPhone 4S 打字。

特别是手指戳密码数字的瞬间,小得不习惯,非常不习惯。

还有个细节的问题是,向上搓动机械表冠时经常会夹到我的汗毛。无辜被拔毛几次,感觉还是挺不爽的。

极限是 Ultra 的本质

徒步中,我询问了几位戴着智能手表的同行伙伴,他们会在手表上关注什么?

大家最关心的主要有几样事情:路线、海拔、心率,还有使用频率不高但不可缺少的血氧饱和度。

电脑

先来看路线。

在佳明、松拓的部分户外手表中支持预装路线,Apple Watch 可以通过第三方软件两步路、outdooractive、Wikiloc 来导入路线。不过梅里雪山北坡这种成熟型路线,直接用第三方 App 中分享的路线导航即可。而我跟着当地向导入山,无导航需求。

徒步穿越的五天,主要利用 Apple Watch Ultra 来记录路线,应对不时之需还回溯导航了一次。

Ultra 的 GPS 系统升级了双频多星,在低海拔的原始密林、高海拔的无人区都能有快且细的定位。

体能训练 App 中的地图放大比例有限,难以看清路线的精细程度。但 Wikiloc 的路线地图可以放大至 1:10,定位轨迹上能看到我在休息点乱窜的路径。

定位的精准性没有详细的数据来测试,可佐证的场景是在冲顶 5200km 的滇藏垭口,当时下山路上遇到下雨起了浓雾,能见度只有 10 米左右。最终返营的三分之一路线,便是跟着指南针的回溯路线返回的。

回溯路线是基于 GPS 的记录来创建。

在进山失去信号的那一刻,Apple Watch Ultra 就自动开启了回溯路线。所以当我在半山腰打开回溯时, 权限允许通知里展示了进山以来走过的所有路途。

循迹返回时,只需要跟着当前定位以及指针的方向就能原路走回。

同时预防迷路,我在徒步过程中也标记了多个航点,把休息点、垭口、水源、营地等重要的位置留下位置。万一山中有突发状况,也能跟着航点指向回到上一个营地或是安全地点。

海拔和心率,在徒步进行中、完成后都有记录可浏览。

徒步进行中我会根据这两数据来调整步幅节奏。结束后相关的爬升、阶段心率也会当作今日徒步难度的一项参考值,再由此来决定明天要继续冲,还是慢慢来。

另外关于海拔的精确性,当地向导说「按以往经验,智能手表显示的海拔与实际大约 100m 的误差」。我在两处立牌实测后,Ultra 的海拔误差在 10 米以内,精准度是相当高了。

最后一项血氧饱和度,在冲垭口的最后阶段测过两次。

上气不接下气的时,测得血氧在 90% 的安全值内。一来给自己吃个定心丸,身体还能吃得消;二来做个自我提醒,接下来别着急慢点爬。

以上几样徒步用到的功能,在 Apple Watch Series 系列上也能体验到。

除了 GPS 可能存在精准性、定位速度的些许区别,其他无异。而接下来的几个「极限」场景,才是 Ultra 在户外运动里独有的极限性能。

露营抗冻

徒步期间需要夜宿帐篷,环境温度在 0 到 -8°C 之间。

我不习惯在夜间佩戴手表睡觉,所以把 Ultra 放在帐篷角的收纳袋中,三个露营的夜晚我从没担心露水受潮、低温关机这些问题。

泥水浸泡

徒步首日在泥洼路摔了一跤, Ultra 唤醒了摔倒检测的同时边缘糊了一层泥巴,我在水中简单冲洗后,两侧孔内没有污泥残留。

除了表带饱经风霜蒙了一层灰色外,从屏幕到侧面,这只手表依然看起来全新无瑕疵。

救援警笛

徒步都会携带一些应急装备,例如头灯、雨衣、保温毯,还有跟警笛同作用的口哨等。Ultra 上的警笛相当于口哨呼救的 Plan B。

打开警笛预警,声音尖亮刺耳。

在小腿高的灌木丛里,能听到警报声的范围有 120 米以上。如果是杉树茂密的山林,可辨识的距离需要视附近有无水流而定。无水流的山林中,辨识度在 100 米左右。水流声大的溪水附近,能清晰辨识的范围在 40 米左右。

那么续航呢?

先说结论,Apple Watch Ultra 的续航时长在 30 小时以上,不过是在日常使用的情况下。如果要持续记录 5 小时以上的运动,还是得一天一充。

在国庆之前戴着它做过一次通勤测试,第一天早上 9:24 戴上手表,期间使用手表记录跑步 1 小时,直到第二天下午 18:04 手表提醒电量剩余 10%。

户外场景下,我用了两种测试方式:

开启全天候显示,早上 10 点开始记录了 6 小时的徒步运动,同时开启了第三方软件的路线跟踪。期间还使用过血氧饱和度、多次亮屏拍照。16:05 抵达营地结束记录时,电量剩余 37%。

关闭全天候显示,持续记录了 9 小时徒步行程。期间外放了 40min 音乐,亮屏拍照时长约 30min,下山后的电量剩余 10%。

还有延长续航的低耗能模式,在充电资源紧缺的徒步中意外好用。每次结束徒步记录后,我会将手表进入低耗能模式,心率、血氧、全天候等耗电项随之关闭,在户外帮我节省不少电量。

平衡是它最大的魅力

当我问到一同徒步的朋友,对 Ultra 的印象如何?

他们最强的感知停留在「它能做一块潜水电脑表」上。在我的徒步登山体验中,足以证明 Apple Watch Ultra 是一块可以克服极端环境,记录徒步登山,以及做到救援功能的户外智能表。

一群玩徒步的人,对它的印象却是海洋场景?

从这块表的表带分类上, Apple 给它预构了三个主要场景:高山、野径以及海洋。跟同行的朋友聊过后才得知,之所以忽略「高山与野径」是因为:

相比抗摔耐造、适应极端温度的功能点,下潜 40m 深度的改变更吸引眼球;发布会上苹果对潜水做了更详细的介绍,并且推出了专门应用来支持这项运动。

而高山与野径的场景中,徒步、登山、越野跑等运动没有另配应用的必要,提升自然都落在了 GPS 定位快速、扬声器声音洪亮、按键操作方便、救援警笛等细节上。

但就像「跑步」运动即将更新的跑道识别、步幅分析的功能,高山、野径场景也需要更精细的记录。

例如判断难度的上下坡分析、最高海拔在体能训练的记录中没有展现。以及语音播报中,忽略了当前海拔的重要信息。

另外无论徒步、登山还是越野跑, GPX 路线导入是一项「有比没有好」甚至能救命的功能。如上提及,虽然 Apple Watch 支持用第三方 App 导入路线,但也会导致多开一个 App ,手表耗电量增加的问题。

何况需要导入路线的运动,耗时都偏长。电量在 Apple Watch 上是非常宝贵的资源,能省则省。

在光线昏暗的山野森林,「日出日落时间」是一项非常必要的功能。

由于徒步全程几乎无信号,Apple Watch Ultra 无法通过网络显示日出日落时间,要拍摄日出只能凭感觉预估起床时间,安排延时拍摄的机位。

以上我提及的不足,似乎让 Apple Watch Ultra 看起来有诸多不完美,但也不妨碍我对 Apple Watch Ultra 的肯定。

因为它是唯一做到极限运动和智能生活皆有,并且两者都好用的手表。

我以往接触过不少拓展户外极限场景的智能手表,比如三星 Galaxy Watch5 Pro、WATCH GT 3 Pro 陶瓷款。前者有预装地图、GPX 路线导入,后者把自由潜运动融入了智能手表中。

这些都是让人惊喜的功能,可惜拓展的户外场景有限。上山或是下海,只能二者选其一。

而专于户外的手表,家中有一块佳明 945 用于越野跑、徒步记录,另有一块国产潜水表用于自由潜练习。但脱离户外回归日常生活,它们的功能与「智能」几乎无关,自然从未出现在我的手腕上。

手上的这块 Ultra 平衡了以上所有。

于户外,重新设计的麦克风、扬声器、深度计等等,为上山下海堆砌了足够的硬件基础。

换回日常,与 iPhone 的和谐联动、管理生活日程也不割裂。我依然可以抬腕看日程、呼叫 Siri 倒计时、自如查找手机。

总之,我不再需要为满足某一场景而专门选一块表。

那么,什么人需要它?

徒步中我留意到同行伙伴们的腕上装备,有佳明、松拓这类户外手表。也有人用着 Apple Watch S 系列、华为 Fit 手表,还有人戴着小米手环徒步五天,激情冲顶。

而习惯了戴智能手表 / 手环的他们,大多都属于「又菜又爱玩」的爱好者。

专买一块户外手表给自己有点奢侈,毕竟使用频率并不高。但戴着智能手表玩户外,差点意思只能将就着用。

对于他们,Apple Watch Ultra 会是一个突出的选择。

同行的超哥对此深有感触,他认为 Apple Watch Ultra 是个省钱包的选择。

他的徒步频率不高,偶尔玩水肺潜水。虽然没想过为徒步配一块手表,但之前他一直在纠结入手一块潜水电脑表。但平均 6k-8k 的价格、局限于潜水的功能让他顾虑。

Apple Watch Ultra 是一块 Apple Watch + 户外表 + 潜水表的组合,价格远低于购买三块手表之和,让他无比心动。

徒步期间,我也与戴着智能设备的朋友聊了聊,他们想要一块怎样的户外智能表。他们给出的答案里,把智能都放在了第一位,其次才是户外功能。

现在我们不缺智能手表的选择,功能上也足以满足日常健身,但要更进一步,还是要看向更能适应极限的户外手表。当 Apple Watch Ultra 把两者结合,能对付极限环境,记录运动的同时智能管理。

对户外爱好者而言多了个更「简单」的选择。

简单在于当我从都市走向山野,从山野回归工作写下这篇评测的时候,运动到智能的切换没有任何割裂感,甚至会获得意外的幸福感。

就像我在山中某刻有信号时,手腕上 Apple Watch Ultra 收到了爸爸发来的信息:

女儿,徒步开心,注意安全

那一刻高海拔徒步让我身心俱疲,但爸爸的信息让我心里泛暖。

也像出山那天结束徒步记录后,同样戴着 Apple Watch 的妈妈收到了我的运动通知:

女儿金金完成了一项体能训练

于是晚上我的微信里传来了下图里的问候,没有想到曾经被我用来监督她运动的功能,被这样用了起来。让我有点惊喜但更多的是温暖。

而回到那句,一块户外智能表应该要做到怎样?我想,Apple Watch Ultra 给了我符合期待的答案。


电脑
责任编辑:电脑知识学习网

电脑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