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电脑知识学习网,专业的电脑知识大全学习平台!

手机版

Redhat Enterprise Linux磁带机简单操作方法

操作系统 发布时间:2019-03-16 16:38:40

Linux下使用磁带机的方式有多种,主要有通过Amanda、Tar等软件进行操作。

Amanda是提供了远程集中备份的功能,通过分别设置客户端、服务器端,实现远程集中存储备份。而Tar主要用于单机环境下,将数据直接写入磁带的备份。针对单一节点的备份,只要简单的使用Tar命令进行备份、恢复即可。

安装

对于目前厂家的HP DAT24/40系列外置SCSI磁带机,都带有自动回卷功能。将其接在外置SCSI的总线上,并重新启动服务器。重新引导后,执行dmesg将可以看到新的磁带机设备叫/dev/st0。

blk: queue ef0d7a14, I/O limit 4095Mb (mask 0xffffffff)

audit subsystem ver 0.1 initialized

(scsi0:A:3): 10.000MB/s transfers (10.000MHz, offset 15)

Vendor: HP Model: C1537A Rev: L805

Type: Sequential-Access ANSI SCSI revision: 02

blk: queue ef0e4614, I/O limit 4095Mb (mask 0xffffffff)

Attached scsi tape st0 at scsi0, channel 0, id 3, lun 0

磁带操作

装入磁带后,可执行如下操作:

倒带,将磁带卷至起始位置

mt -f /dev/st0 rewind

擦除,擦掉磁带上的内容

mt -f /dev/st0 erase

注意:擦除工作非常慢,并且对磁带有损伤,最好不要执行,当数据写满后,可以继续写入数据并覆盖原有数据,无须执行擦除动作。新磁带打开封装后立刻可以使用,不需要执行擦除。

出带,将磁带卷至初始位置然后从磁带机内弹出

mt –f /dev/st0 offline

数据操作

基本操作如下:

1. 列目录操作tar tvf /dev/st0

假如磁带上没有任何文件,则列目录会报错,这个错误没有关系,不影响磁带的使用。

[root@dev131 /root]# tar tvf /dev/st0

tar: /dev/st0: Cannot read: Input/output error

tar: At beginning of tape, quitting now

tar: Error is not recoverable: exiting now

[root@dev131 /root]#

2. 写入数据操作tar cvf /dev/st0 <要写入的文件名>

写入数据的方法有两种:不打包直接写入文件和打包压缩后写入文件。二者各有优缺点。不打包直接写入文件的方法,看起来效率低,操作复杂,但是可以提高数据的生存率。磁带是一种线性存储的设备,所有数据紧挨着顺序写入。当磁带的某一点损坏的时候,其余位置的磁带还可以继续读取,其中的文件也都能读出。如果采用了打包压缩后写入的方法,则磁带上存储的只有一个文件。当磁带有任何一个地方发生了故障无法读取,则这个压缩文件将缺少一些细节,即使是一个bit的错误,也将导致压缩文件报告CRC错误无法解压。所以,如果是存储大量的数据,建议直接写入。如果是存取小文件,则最好打包并给文件名加时间标记写入。

例如要将/root/test1.tar.gz写入到磁带并覆盖磁带的内容:

tar cvf /dev/st0 test1.tar.gz

磁带机的传输速度比较慢,对于不是很大的文件备份,稍等几秒,写入即可完成。使用参数cvf将覆盖此带上的已有文件。

随后列出磁带上的文件:

[root@dev131 /root]# tar tvf /dev/st0

-rw-r--r-- root/root 320 2006-12-01 09:29:02

test1.tar.gz

[root@dev131 /root]#

可看到数据写入成功。

注意:这个命令只能在磁带是全新的时候写入,在第二次执行的时候,就会覆盖掉磁带上原来的数据。另外,使用tar命令备份,要求备份文件体积必须小于单盘磁带的容量,即一个文件不能跨越两盘磁带。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则不能使用tar命令备份,需要换其他备份程序进行操作。

3. 继续写入数据tar rvf /dev/st0 <要写入的文件名>

磁带存储是线性存储,所有数据是依次写入的。为了不覆盖前边的内容,在写入时候,要使用rvf参数写入内容。

tar rvf /dev/st0 test2.tar.gz

再执行一次rvf继续写入其他的文件:

tar rvf /dev/st0 test3.tar.gz

写入完成后,查看磁带上有哪些文件:

[root@dev131 /root]# tar tvf /dev/st0

-rw-r--r-- root/root 320 2006-12-01 09:29:02

test1.tar.gz

-rw-r--r-- root/root 320 2006-12-01 09:44:19

test2.tar.gz

-rw-r--r-- root/root 320 2006-12-01 09:30:14

test3.tar.gz

[root@dev131 /root]#

可以看到,新写入的文件和原文件都存储在了磁带上。

磁带的线性存储特性,使得磁带上可以写入两次相同的文件。例如现在test3文件发生了文件大小的变化,再次写入到磁带:

tar rvf /dev/st0 test3.tar.gz

查看文件列表,可以看到磁带上有如下文件:

[root@dev131 /root]# tar tvf /dev/st0

-rw-r--r-- root/root 320 2006-12-01 09:29:02

test1.tar.gz

-rw-r--r-- root/root 320 2006-12-01 09:30:14

test2.tar.gz

-rw-r--r-- root/root 320 2006-12-01 09:44:19

test3.tar.gz

-rw-r--r-- root/root 67085 2006-12-01 09:44:19

test3.tar.gz

[root@dev131 /root]#

这里可看到,磁带上有两个文件同名的文件写入。这个文件的两次备份大小和时间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

注意:在磁带上如果相同文件写入了多次,在恢复时候会比较麻烦,需要先将磁带卷至文件所存储的地方,而后读取磁带当前位置所存储的文件,操作较为复杂,速度也比较慢。所以不建议在一盘磁带上写入相同文件名的文件。备份前,最好将备份文件的文件名上加上时间标记,便于查找备份。例如要备份的文件名是test- 20061201-0930.tar.gz和test-20061201-0945.tar.gz,则写入到一盘磁带上。如此在执行备份和恢复操作时候,能够更加便利快捷的进行存取操作。

4. 读取数据tar xvf /dev/st0 <要读取的文件名>

读取数据前,首先查看磁带上的内容,获取要恢复的文件名。例如查看后得到如下结果:

[root@dev131 /root]# tar tvf /dev/st0

-rw-r--r-- root/root 320 2006-12-01 09:29:02

test1.tar.gz

-rw-r--r-- root/root 320 2006-12-01 09:30:14

test2.tar.gz

-rw-r--r-- root/root 320 2006-12-01 09:44:19

test3.tar.gz

[root@dev131 /root]#

现在恢复其中的test3.tar.gz文件,执行如下命令:

tar xvf /dev/st0 test3.tar.gz

读取数据后。

[root@dev131 ~]# tar xvf /dev/st0 test3.tar.gz

test3.tar.gz

[root@dev131 ~]#

随后可以在当前的路径下找到从磁带中读取出来的文件:

[root@dev131 ~]# ls -l test3.tar.gz

-rw-r--r-- 1 root root 320 Dec 1 11:12

test3.tar.gz

[root@dev131 ~]#

至此恢复操作完成。

通过上文所介绍的tar命令,使用tvf/cvf/rvf/xvf参数,即可实现对磁带的读取、写入操作。使用预先写好的复制数据脚本,配合上磁带机操作命令,并且放置到/etc/crontab中,即可实现自动备份。


责任编辑:电脑知识学习网

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