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华为发布了其2016年上半年的经营业绩,报告显示,华为在2016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已达2455亿元,同比增长40%。不仅如此,2016年的第一季度华为智能手机的销售量排行全国第一,共销售1600万部智能手机。华为的终端产品线总裁何刚甚至表示,2016年的销售目标不会下调,相信华为一定能够完成1.4亿台的销售目标。
在外人看来,华为能有今天这样的成就离不开“运气”,但是华为从一家民营的小企业走到今天这样的国际地位,与任正非的哲学管理思想不无关系。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任正非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管理理念与哲学,他认为任何企业都必须有自己的文化精神,而究竟什么样的文化理念才是符合企业发展的,还是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华为的文化精髓就是开放、妥协、灰度。任正非本人是一个非常有“灰度”的人,他认为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非常适合企业的发展,起码是适合华为发展的。
什么是灰度?任正非曾解释:“一个清晰的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的,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内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我们都知道,灰色其实就是黑色到白色中间的一个过渡色,而在任正非的管理哲学中,灰度就是黑色过渡到白色产生的一种结果,这个过渡的过程就是妥协。任正非经常告诫企业的员工和领导者:“开放、妥协、灰度是华为的文化精髓,也是一个领导者的风范。”很多事情的存在不是只有黑或者只有白,它或许还存在着灰。因此任正非一直强调,华为的员工不要走极端路线,而要懂得妥协。
妥协并不意味着怯懦、退缩,妥协的含义有很多,华为所强调的妥协更像是“和谐”。在华为,无论是领导还是员工,有很多都是年轻气盛的人,甚至还有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他们身上的棱角太过尖利,还不懂得怎样和谐地与别人相处,只知道埋头苦干,想要一飞冲天,这样的性格往往给他们的发展带来莫大的阻力。
纵观历史上无数的变革时代,失败的原因有很多,但无一例外的是,变革都太过激进,太过尖利。员工也是这样,无论你是想要证明自己,还是想要进行变革,都要考虑全面,不要太过急迫,这样也许效果会更好。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两点一线的成功,有时候适当妥协,走一些弯路,说不定成功得会更快。
妥协并不是一种放弃的表现,现在很多年轻人的英雄气概太过,认为一旦妥协就等于认输,必须坚持到底,其实这种非胜即败的想法是片面的。妥协更多时候是一种智慧,在恰当的时机、恰当的地点,做出必要的妥协是一种生存法则。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职场上,都不可能只凭借一时的意气就能够长久地生存下去,而是要靠智慧、靠妥协,这才是明智的做法。
2008年,在加强员工“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时,任正非提出:“一个不开放的文化,就不会努力地吸取别人的优点,逐渐就会被边缘化,是没有出路的。一个不开放的组织,迟早也会成为一潭死水。我们在前进的路上,随着时间、空间的变化,必要的妥协是非常重要的。没有宽容就没有妥协;没有妥协就没有灰度;不能依据不同的时间、空间,掌握一定的灰度,就难有合理审时度势的正确决策。开放、妥协的关键是如何掌握好灰度。”
开放和妥协是灰度管理的前提,企业只有学会开放,能够及时地了解外面世界的信息,不闭塞于自己的一方天地,才能更好地发扬光大。在任正非的管理理念中,他一直担心华为人由于安稳日子过久了,开始产生懈怠心理,这样华为的“死期”也就不远了。
“华为是一个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公司,开放难道有这么重要吗?由于成功,我们现在越来越自信、自豪和自满,其实也在越来越自闭。我们强调开放,更多一些向别人学习,我们才会有更新的目标,才会有真正的自我审视,才会有时代的紧迫感。”因此任正非一直强调,无论是在什么样的时间、空间之下,都要时刻保持开放的状态,努力学习别人的一些优点和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企业才能有出路。
不仅是在企业的管理变革中,任正非强调开放、妥协和灰度,对华为的领导,任正非同样有着严格的要求:“每一个将来有可能承担重任的干部,一定要具有对开放、妥协和灰度的理解,这是将来要成为领袖最重要的心态和工作方法,需要慢慢理解。
“我们的各级干部要是真正领悟了妥协的艺术,学会了宽容,保持开放的心态,就会真正达到灰度的境界,就能够在正确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走得更扎实。”
对于基层员工,华为认为学习开放、妥协和灰度的企业文化不重要,如果基层员工愿意了解也没什么不好。但是对于高层管理者来说,开放、妥协和灰度的文化精髓是一定要学习的,不仅要学习,还要深刻地领悟和理解,只有领导领悟了企业文化的精髓,才能实现企业内部的团结统一。大家不要“各扫门前雪”,而要相互配合和妥协,这样企业才能真正达到灰度管理,才能把企业做大做强,才能保证企业平稳快速地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