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绝大多数文件都可以使用网络来传输,但已有20多年历史的U盘(USB 闪存盘)还是很常见。
用作 PE、WinToGo 是一方面,不过对更多的小白用户来说,简单无脑拷拷文件才是购买 U 盘的初衷。
本来 U 盘就是个简单的小玩意,却没想到有一天能让小白到大佬都感觉智商受到冒犯。
事情也很简单,就是网上有很多人发了什么「U盘插得慢速度慢」的视频,小A第一感觉就是xx小编发电脑弱智视频骗流量。
不过觉得现在的网友不至于被这侮辱智商吧?看了下弹幕和评论??好家伙全是反串钓鱼的是吧?
但细细翻了一下,竟然没有找到上当的「老实人」,最多也就是从理论上反驳这种「降智」操作。
小A起初也是不相信这种操作的,但又非看得多了难免开始怀疑,难道真是我孤陋寡闻?
不过为了最后一点尊严,还是拒绝亲自尝试,万一被骗了呢?
借助搜索引擎查了查,虽然是并没有找到权威资料,但一个早在 2011年 的帖子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并做了简单解释:
而在「另一个地方」搜到的也类似(这应该不是战忽局的回答)
看起来不像是从那时就开始忽悠老实人了,原理也解释得通,看来这真不是什么都市传说。
原理很好理解,Type-A 形状的 USB 3.0 (又名3.2 Gen1) 、USB 3.1 (3.2 Gen2x1)其实可以看作 USB 2.0 加了一组信号线,它们外侧前端的4个针脚完全一样。
USB 设备在接上电脑时并不是第一时间就开始工作,至少要让它们彼此认识一下,是干什么的,用什么协议来工作等。当 USB 接口插入时首先是 USB 2.0 的针脚接触,这时候系统开始识别和预连接的短暂过程。
如果在这个识别时间内里面的 USB3.0 的信号线接通的话就可以判定为 USB 3.0 设备。
但如果刻意很慢插入,超出了识别检测时间,别人都以 USB 2.0 协议开始正式工作了,可不想被你打断,所以即使完全插入也不会再次启动识别检测过程,就被判定为 USB 2.0 设备了。
而 USB 2.0 与 USB 3.0 的接口速度差距非常大,本身速度很快的 3.0 U盘工作在 USB 2.0 下,自然就被大大限制了速度。
所以说,U盘插得慢了速度就慢了的说法竟然是真的!
这还有一个疑问,一个21世纪的技术不至于这么「低级」吧,为什么 USB 3.0 里面那组针脚接触后不能再次启动识别检测呢?当然也可以解释为了稳定,避免传文件传到一半的时候发现没插好再捅进去。
如果实在要杠,只能说 USB 规范就是这么做的,你找他们去啊。
不过,真那么容易造成 USB 3.0 设备被识别为 USB 2.0 ?直接告诉大家:按正常人的使用习惯,但凡你正常直接插而不是在门口一蹭一蹭,这种情况都不会发生!
这 USB 孔的阻力是有多大,这几厘米需要那么长时间?你需要用多少 N 的力?画一下受力分析呗。
那正常使用就不会出现 USB 3.0 降级 2.0 的情况呗?也是有的。
就比如,在黑暗中插了三次终于把 U 盘插进去,过了一会发现竟然没插到底,这时候再完全推进去,这就只有 USB 2.0 了。
就算遇到,也不需要拔了重插,重启电脑就可以重新识别。
好吧,更简单的是在设备管理器里扫描检测硬件改动,瞬间就好了。
电脑最后,再重复一遍,U 盘插得慢速度慢的确是真的,不过速度影响仅在于有没有太慢导致被识别为 USB 2.0 导致降速。
而这个慢也需要非常慢才能做到,如果不是刻意为之,日常使用中几乎遇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