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U盘大家都不陌生,尤其是80、90后,那个时候网络和数码设备还没现在这么发达,U盘是文件传输的重要媒介,2005年是U盘最辉煌的时候,那一年80后初入职场,90后开始逗留网吧,U盘市场爆发式增长。
后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盘、QQ的出现很快取代了U盘的地位,软件和手机的快速更新迭代也让文件传输这件事情变得更加简单方便了,无论是图片、资料、视频等文件都可以通过网盘进行传输分享,QQ、微信都有文件助手,只要有网就有办法传输文件,但是云储存和U盘有个共同点,就是传输速度有限,在座的各位一定都受过某度网盘的苦。
高速固态U盘(USSD)的出现就很好的弥补了这个缺点,那什么是高速固态U盘(电脑USSD)呢?顾名思义,就是有着U盘优雅外表和SSD强悍的内在,既有着U盘的便携性,又有SSD的高性能,可谓是集百家之所长的一款产品,你可以简单理解为把一块SSD塞进U盘里,在同等体积下拥有普通U盘3~4倍的性能,对于大文件的传输有着极大的效率优势。
比如这款aigo固态U盘(USSD)U393,从外观上看和传统U盘几乎没什么区别,和传统U盘放在一些一毛一样,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拿在手里更沉一些。
aigo固态U盘(USSD)U393搭配的是USB3.1 Gen2高速数据接口,还有一个Type-C接口,官方宣称两个接口的读取速度都能达到520MB/S,写入速度达到420MB/S,按照官方的说法1GB的文件2秒就能搞定,从这个数据来看,这就是固态的速度了。
国际惯例先上工具测一测。
电脑测试的数据很好看,甚至超过了官方宣传的速度,最高成绩是读取519.6MB/S,写入412MB/S,淡然了,软件测试都是理想条件下的理论数据,最终还是要以实际体验为准,是骡子是马还是要牵出来遛遛才知真晓。
直接上图打开自己看
对于大文件的读取速度最高达到了525MB/S,开始数据接近500,除了开始有浮动外,后面基本都稳定在500以上,整体还是比较稳定的,对于一些零散文件的读取也能维持在440-490之间。
写入的速度也很稳定,高的时候达到390MB/S,低的时候也能维持在370以上,整体的实际表现还是比较符合预期的,尤其是读的实际表现,aigo固态U盘(USSD)U393的整体表现甚至比一些SSD还要出色。
相比SSD固态U盘(USSD)体积比较小,携带方便,而且省去了转接线,aigo固态U盘(USSD)U393整体采用锌合金属材质,高亮银色表面,金属质感非常强,但是银色也有一个缺点,就是特别容易沾指纹,尤其是我这种手汗多的人,一碰就是一个指纹印,个人还是比较喜欢磨砂的。
金属材质有两个优点,抗震耐摔、散热更好。
我平时主要用来文件传输和整理,windows、Mac、安卓手机、平板多设备之间文件、共享,我用的是windows,我老婆用的是Mac,我们用的都是安卓手机。
aigo固态U盘(USSD)U393是双U口设计,所以windows、Mac、安卓手机、平板都能用。平时基本都是用视频拍摄4K 60帧视频,视频每次都是5、6个G,以前都是通过QQ发送到电脑上,速度比较慢而且有的时候中途还会失败,现在直接复制到U盘里,然后再搞到电脑上,复制到U盘上后,Mac、平板都可以直接读取了,当做跨设备之间的文件传输工具,主要是速度比较快,不用等太久。
视频时代,很多视频创作者都有外出拍摄和视频素材储存的需求,他们都会用SSD,现在固态U盘(USSD)也可以了,而且带着更方便。
我还会用它来备份整理图片,对宝妈宝爸来说,手机里最多就是孩子的照片,我和我老婆都喜欢给孩子拍照,去丈母娘家的时候也会给小舅子家的熊孩子们拍照,从出生到孩子上学,拍了无数照片,期间换了两部手机,照片都在不同手机上,老婆手机上也有很多孩子的照片,这个时候手机插上U盘把照片都集中到U盘里,集中到U盘里还有一个好处,U盘插到电视上,逢年过节的时候一家人在电视上看着熊孩子们的成长照片是一件极其幸福的事情,这种幸福感只有当妈当爸的才会懂。
此外,还可以当做手机、笔记本的外置存储,我老婆买的就是丐版的Mac book air 256G,丐版的性价比高,很多人都是买丐版然后买个固态外接一下,能省不少钱,而且不耽误使用,这种固态U盘(USSD)外接更方便,也是个不错的省钱方案。
对于一些小文件来说,通过QQ、微信就能完成传输分享,但是对于一些大文件的传输固态U盘(USSD)才是一种更高效的方式,速度快,而且能够在不同设备之间流转,另外,固态U盘(USSD)的存储空间也比较大,最高有1T版本的,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也够用了。
如果你Mac book用户想买个外接固态,或者你和我一样有着把手机上、多个设备上的照片整理到U盘里在电视上欣赏,又或者是视频内容工作者需要一个便携的SSD的话,不妨可以试试。
最后说个冷知识,U盘名字虽然听上去很洋气,却实打实的“中国制造”。1999年,朗科科技创始人邓国顺与成晓华共同研制出世界第一款闪存盘,取名U盘,填补了中国计算机存储领域发明专利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