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是第一代炫龙DC。
配置为G4560+GT960M4G,原厂是128固态+1T机械+8G内存,自己又加装了一根128G的固态、以及升级到16G内存。
安装了双系统,deepin V20社区版和win10——不管有没有必要,我都这里特别申明一下:本人拥有合法的微软账号,是win10操作系统的正版用户。
作为一台低端游戏本,使用蓝天模具的炫龙DC的性能完全足够日常使用,运行GTA5之类的游戏都没有问题,但以本人实际的感受来看,最影响使用体验的问题有三个:
散热风扇声音大。日常使用无论尤其是在任何情况之下,哪怕只是待机状态,始终都能听到“嗡嗡嗡”的噪音,就像是吃了炫迈,完全停不下来;而在运行比较大的游戏的时候,那噪音差不多只能“狂风呼啸”这个词儿来形容了——当然,打游戏的时候一般都是戴着耳机的,其实影响不大。
很有影响的,是平时轻度使用、尤其是码字写文档时的噪音。
分别在两个不同的系统之下,大概是因为系统管理机制不一样,散热风扇的噪音是有明显区别的。
相对来说,win10系统下散热风扇的噪音会更小一些。
在轻度使用的状态下,win10系统下风扇还可能短暂地停止转动,笔记本变得像是无风扇轻薄本一般安静。
但这种安静可能只是一个假象……
因为在win10系统下,一段更安静的时间过后,散热风扇一定会猛然呼啸起来高速运转,非常突兀的那种。
而在deepin V20系统之下,散热风扇的运转速度一直都很均匀,只要不是重度使用,开机的时候噪音多大,使用几个小时后噪音还是那么大,几乎没有什么高低起伏。
好在无论散热风扇运转的速度有多么快、噪音有多么大,笔记本的温度实际上都不算高,使用好些年了,也只有某次在编辑渲染4K视频的时候出现过一次高温警告——这台笔记本确实能够编辑渲染4K视频,只是渲染速度确实比较慢——面对4K视频编辑这种任务,它也就是能用,谈不上好用,更谈不上有效率。
屏幕显示效果确实很一般。炫龙DC的原装屏幕的画面锐度是不错的,但只有45%的色域,谈不上有什么色彩还原度,用来码字看文档还行,打游戏、看图看电影什么的,体验确实就有点儿差劲了。
所以,一般在家里使用电脑的时候,我都会使用外接显示器。
外接显示器与原装屏的显示效果对比如下图:
上图是使用手机拍摄的,一张图片,拖动在两个屏幕上各显示一半,左边是外接显示器,右边是原装屏——可以看出,原装屏上那一半图像色彩要明显淡了许多。电脑
不过话说回来,原装显示屏效果不好的问题其实很容易解决,毕竟炫龙DC使用的是公版蓝天模具,DIY自由度很高,所以只要换一块屏幕就是了,某宝上能买到高色域的高清屏,价格也不贵,买回来自己给电脑拆开换上就行,操作很简单。如果自己不能动手,到外面找个电脑维修店,请人家帮忙换,也就是多花一点手工费的事儿。
我其实是有过想要换掉原装屏幕的念头,但因为目前其实很少带笔记本出门去,而且家里有两台闲置的台式机显示器,所以就没实行。
第三,这电脑确实重,而且电池续航能力很一般。严格地说,这其实应该算是两个问题,但我就把它两放在一起说吧。
事实上不管高端的还是中低端的,绝大部分游戏本都没有什么便携性,电池续航能力也都是只能应急使用一下的水平。
我这台炫龙DC带上电源适配器总重量都快接近六斤了,出门要带着它必须得使用双肩背包,那感觉就像是回到了小学僧背着书包上学堂,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的年代。
但好在真需要背着笔记本出门的时间并不算多,不然这笔记本的减肥效果还真是杠杠的。
再说电池的续航能力。
原装电池实际上已经被我给用废了。
新机的时候,在轻度使用的前提下,原装电池最多能坚持到两个半小时,半年之后续航降低到一个半小时到一小时四十分钟左右——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两年多一点,然后某天忽然续航彻底血崩,满电开机,轻度使用到断电自动关机也就三是十分钟时间,纯待机也超不过一个小时,基本上可以算是彻底报废了。
因为对电池的实际需求并不大,所以直到去年我才在某宝上重新买了一块电池,价格很便宜,也就几十块钱——目前这块电池的续航能力大概在一小时四十分钟到五十分钟的样子,在不插电源的前提下玩LOL,大概两把就8%低电量告警。
除了以上三点,这台笔记本电脑也就没有特别明显到让我在意的毛病了。有关电脑硬件的内容就到此为止。
接下来再说说操作系统。
我很早就开始接触linux操作系统,最早开始接触的是redhat也就是红帽子。
redhat是一个很强大的linux操作系统,但并不太适合普通用户日常使用,所以只是简单的尝试了一下我也就放弃转回win了。
然后第一个能让我日常使用的是linux操作系统是ubuntu10.01。
相比于redhat,它更加容易上手,正是通过ubuntu,我才真正开始了解linux操作系统,了解它的使用方法并理解它的使用逻辑——linux操作系统的外观可以做得很像是win或者MACOS,但它确实是有完全不同的使用逻辑,从前习惯了win的新用户确实是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去学习才能适应并熟练的使用。
比如最开始使用ubuntu的时候,我甚至连怎么将常用软件的图标放在桌面上都不会,好不容易学会了,又搞不懂怎么删除……然后还有使用wine安装QQ,一边在论坛里找资料自学一边尝试动手,折腾了两天才终于搞定。
所以,在我看来,尽管早期的ubuntu确实在桌面化上下了很多功夫,也确实尽可能地在技术门槛上降低了普通用户上手的难度,但对想要尝鲜linux的普通用户来说,它确实还是有那么一点点儿上手难度,没有耐心的小白是很容易被劝退的。
正是因为有过使用ubuntu的经历,我才了解到了deepin,毕竟早期的deepin就是基于ubuntu而生的——大概在 deepin15.1的时候,我彻底放弃了ubuntu,将日常使用的linux操作系统改换为deepin。
至于为什么要换,原因有三点:
第一,我认为deepin的系统界面比ubuntu更加漂亮——当然,审美是很个人的事情,只要自己喜欢就好。
第二,我并非什么专业IT人员,只是一个普通用户,相比于ubuntu,deepin对普通用户确实更加友好。
第三,在稍微比较复杂的设置项目上,deepin和ubuntu基本上是相通的,我不需要为改换系统而付出额外的学习成本。
有关第三点,这里举一个具体的例子:
我的笔记本电脑是集显+N卡双显卡的。
安装好操作系统以后,ubuntu和deepin都会遇到因N卡不兼容,在第一次启动时遇到卡LOGO无法进入桌面的情况。
解决问题的方法很简单——只要在开机时修改一下系统引导菜单即可,然后在进入桌面以后在系统中找到启动引导文件修改一下引导代码、再更新一下显卡驱动,以后就不会再出现相同的问题——相关的详细内容很早之前我就发在头条号上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翻看——不过那些内容如今大概已经没了用处,在安装deepin V20的时候,我并没有遇到显卡不兼容卡LOGO的问题,这说明V20使用的linux内核已经直接集成了我所使用的N卡的驱动,至于最新款的N卡会不会有卡LOGO的问题,就需要有条件的朋友自己去发现了。
电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