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b与2c分别是什么
首先说一下,这里的2b与2c,不是二的意思,而是to,念兔。2b是to business,2c是to consumer。
近年来2b与2c的讨论甚嚣尘上,很多人根本不清楚2b与2c究竟是什么,就开始与人高谈阔论2b的产品如何如何,2c的产品如何能赚钱。
前些天在一个产品群里说了一句,“2b的产品设计成这个画风,也是很奇怪的”。很快一个实习生找到我,“2b是什么意思?”这让我萌生了写一篇文章专门解释2b与2c的念头
上文有提到,2b就是to business。字面上来看,2b就是面向公司,你的产品是给公司做的,就是2b。2c就是面向消费者,你的产品是给劳苦大众做的,就是2c。
举个例子,给贸易企业做一个CRM(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客户关系管理系统)、给淘宝商家做的后台,都是2b的产品。我们日常使用的微信、淘宝、贴吧,就是面向我们这些普通的消费者,这些产品是2c的。那我们现在对2b的产品有一个大概的印象了,现在来详细叙述
2b,按照business来理解,是给企业商用的,上文的贸易企业是一个企业,淘宝商家,也可以算作一个企业。但是这个产品的使用者,依然是企业中具体的某个人,因此,2b的产品要同时面对企业代表(要不要买、要不要用的决策)和终端用户两种角色,当然,这两种角色可能重叠,比如淘宝商家。
2c,按照consumer来理解,是给个人的,微信、淘宝等产品,不是为了某些人的工作需要来设计的。这些产品是直接服务于个人,我使用这个产品,是为了满足人性中各种各样的欲望。比如我想摆脱孤独,想能时刻跟人保持联系,所以我使用微信;我喜欢看美女,享受与美女间亲密互动,所以我用YY;我喜欢刷微信、玩手机,可是手机越用越慢,很不爽,所以我用猎豹清理大师。
简单的说,2b产品的背后是业务,2c产品的背后是人性
之前跟同学一个吹牛的时候,一个词让我觉得非常有逼格——“痛点”,现在做了产品之后,越发觉得这个词重要。
但是这个痛点,是面向2c来讲的,“痛”是一种主观的感觉,通过理性的逻辑推导出来的“痛”未必真的痛。2C产品经理需要有很强的同理心,能够快速、准确地将自己代入到用户场景,想用户所想,感用户所感,自己能够感觉到切身的痛,才有可能找到真正的痛点。比如微信摇一摇,将强烈的荷尔蒙释放的欲望代入到产品设计中,才可能有摇一摇的手势、来福枪栓的音效、大门开闭漏出小红花的动画等各种微妙的情感化设计。
但是微信摇一摇这个功能,放到2b类产品里面,就不合适了。在2B产品的设计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分析业务流程、各种业务间依赖关系、穷尽业务场景等,抽象影响因素、梳理逻辑流程、推导因果关系,都是理性思维的主场。
2c产品基本没有学习成本,而2b却可以有
设计界有一本非常出名的书,《dont make me think》,这是一本关于用户体验的书。非常的浅显易懂,且在实战中有较大的用处,我在实习的时候有好几个case都参考了这本书。这本书的中心思想在于,“不要让你的用户思考”。简单的说,2c产品的每一个功能,都必须是易于理解的,尽量做到不让用户进行尝试,也就是点击某个按钮会触发什么操作用户必须有心理预期,即使没有,也应该是符合逻辑的。
但在2b产品中,并不需要做到dont make users think。2C产品的Q&A就算再精美也没人看,但在2B产品中培训手册却是必要的输出物,还要尽可能的详细。而且可能还要安排专门的培训课程,对业务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这里的原因比较多,比如采购者与使用者不是同一个人,而前者可能并不关心使用体验,比如业务本身的复杂性和业务系统设计不当并不容易区分,比如业务系统的供给常是垄断性的,等等。
总结
不管是2b还是2c,做产品都要把逻辑理清楚。也进行了半年的实战,这段时间给我的感触就是,做2b端,最重要的是逻辑(需求他们是自己说出来)。做2c端,最重要的是需求(没人告诉你市场要的是什么,用户反馈也不代表所有人)。
更新一张自己绘制的一副图,侧重点与本文可能有所不同,有疑惑之处欢迎评论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