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电脑知识学习网,专业的电脑知识大全学习平台!

手机版

win81直接刻录u盘-(win8系统怎么刻录)

病毒安全 发布时间:2022-12-13 08:25:06
(win8系统怎么刻录)

新华社哈尔滨1月20日电(记者林德韧、邹大鹏、王君宝)一袭征衣,近一甲子。左右胸口,绣着两个黄色繁体大字——“中国”,正中间上方的硕大国徽熠熠生辉,岁月在这件深红色领奖服上留下了纹理却不染点滴灰尘。罗致焕那双不停摩挲这件宝贝的双手,仿佛要在时光中刻录中国人第一次风驰电掣冲上冬季运动世界冠军领奖台的高光时刻。

罗致焕是谁?他是中国冰雪运动的“破冰人”,见证了“中国速度”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全过程。眼前这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冰雪图鉴”,在北京冬奥会前徐徐展开,那些曾经的汗水、血水与拼搏,那些曾经的冷眼、嘲笑与惊诧,都在历史的沟壑中,见证着新的超越。

一鸣惊人,为中国冬季运动实现“零的突破”

2分09秒2,罗致焕至今还记得这个成绩。1963年2月24日,日本长野,他在第57届世界男子速滑锦标赛上,以这个成绩创造了当时1500米的世界纪录,成为第一个获得冬季项目世界冠军的中国选手。

罗致焕的红色领奖服成了当天最炫目的风景,在金牌挂在他胸前的那一刻,中国告别了没有冬季项目世界冠军的历史。他的名字,也永远被镌刻在了中国体育的史册上。

翻阅1963年的新华社“中国体育大事记”,第一件就是此事。这一年的体育大事,还有庄则栋在布拉格的第二十七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获得男子单打冠军等,而罗致焕这枚金牌激起的涟漪,却独特而深远。

当时,罗致焕一行13人组成的中国代表团,由时任黑龙江省体委副主任万思元带队。辗转抵达长野时,运动员村尚未开放,中国队住在一个小旅店里。那时的中国很少派运动员参加国际大赛,一些反动势力甚至扬言要绑架赴日参赛的大陆选手。

华侨行动起来了,为防止有人下毒,他们一日三餐给中国运动员送饭;中国运动员住进运动员村之前,近百名华侨人手一根木棍,将小旅店围了一圈,在冰天雪地里,一宿一宿地守着。

万思元,一位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老军人,大赛前夜给运动员开动员会,讲新中国浴火诞生的艰难,运动员听得一个个泪流满面、血脉偾张,“豁出命来,在冰上拼死了也要争取好成绩!”

拼了!罗致焕记得,冲过终点线后,体力严重透支,加上身体不适,他咳出的唾沫里已渗着鲜血。当他在冠军领奖台上高举双臂时,手持五星红旗的华侨沸腾了,热泪长流,一边哭,一边把鲜花抛向中国运动员。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选手亮相国际赛场,其意义远远超过了体育本身。罗致焕还记得,参加比赛前中国代表团遭遇的种种磨难:起飞前2小时还没有办好签证、在日本无法上冰训练、赛前很多外国人嘲讽说“‘东亚病夫’的运动员怎么会取得好成绩呢”……

但罗致焕做到了。

“当年我穿这个衣服领奖,国徽是绒布缝上去的,这件衣服是个宝贝了,对我、对中国滑冰界都是,上哪儿都找不到第二件。”罗致焕自豪地说,在那个中国竞技体育依然很弱小的年代,运动员拼了命地训练,为的就是能击碎那些怀疑的目光,证明中国人能行!

永久遗憾,无缘冬奥竞技场

罗致焕的荣耀,不只属于他一个人,也属于那个时代,凝结着包括队友王金玉等无数运动员的拼搏和中华儿女对世界舞台的热切期盼。

新中国成立前,连年的战乱让体育活动几乎陷入停滞,冬季运动更是“冰封”。新中国成立改变了这一切,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省多地开始建立自己的速滑队、冰球队,随着冰雪运动的开展,竞技水平也逐步提高,产生了一批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运动员,罗致焕就是其中之一。

电脑

那个年代,训练条件的艰苦程度超乎想象。为了提前上冰,运动员们“找冷”,哪冷就往哪去。罗致焕记得当年黑河冷得早,整个队伍就坐慢火车,从哈尔滨到北安,再从北安坐大卡车到黑河,虽然没出黑龙江省,但全程要经历50多个小时。“我们自己带着行李卷,大卡车没顶篷,冻得人都木了。”罗致焕回忆说。

当年的速滑运动员,首先得是个“游泳健将”,才能自救。虽然有些地方冰冻得早,但冻得不实,容易出危险。运动员们在野外冰上训练,一不小心就会摔进水里,冻伤是常有的事。

在浮着冰块的臭水坑里“泡澡”是啥感觉?罗致焕有着深刻的体会:“有一次在海拉尔,也掉进过水里,是存放污水的那种水坑,又臭又冷。”

在东北极寒之地,不仅要与自己竞争,还要与天气抗争。数九严寒,罗致焕和队友们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度的室外,一圈一圈地滑,用不上10分钟,鼻涕就冻成冰棍儿、眼睫毛冻在一起,只能先回屋暖和一会儿。有时滑得时间长了,脚都冻成了硬邦邦的白色。“冻成这样不能用热水,得先用雪搓,然后再穿上冰鞋,再滑。”他说。

即便挨冻,能进行有冰训练,对运动员们来说总归是幸福的,最愁的是夏天没有冰的日子,这对如今习惯了在夏日炎炎中感受冰场惬意的人们来说,是很难想象的。

罗致焕回忆,没冰滑时就改骑自行车训练,一骑就是100公里,然后还要长跑17公里回家。“当时没有现在这样科学的训练条件和理念,一切都只能摸索着来。”他说。

这样日复一日的训练,磨炼出了中国运动员钢铁般的电脑意志和世界级的水平。以他们的实力,原本有可能参加冬奥会,但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中国当时还不是国际奥委会成员,因此,罗致焕这批运动员在自己运动生涯的黄金年龄错过了宝贵的机会。

一腔热忱、一身绝艺、一声叹息,他们错过了最美绽放。1965年,罗致焕退役,登上冬奥会赛场的梦想,化成毕生遗憾。

经历风雨,与中国冰雪运动共成长

我的冰刀,我的祖国,时刻激荡在冰雪健儿心中!

退役后,罗致焕在国家队、黑龙江省队当上了速滑教练,带出了杨春媛、王秀玉等一批优秀选手。离开黑龙江省队后,罗致焕对冰雪运动依然钟情,他培育的幼苗受到了各运动队的青睐。

1994年,罗致焕被评为“中国体坛45英杰”。也是在那一年的挪威利勒哈默尔冬奥会上,他终于以教练员的身份第一次走进冬奥会。在那届冬奥会上,中国女子速滑运动员叶乔波与冬奥金牌擦肩而过,在现场的罗致焕扼腕叹息。

1997年年末,56岁的罗致焕得了心肌梗死,经医院努力被抢救过来。因为在冬季项目上的突出贡献,罗致焕被选为1998年长野冬奥会的火炬手。由于身体原因,大家劝他不要去日本了,他的信念却十分坚定:“我必须得去!一是那里是我拿世界冠军的地方,现在还有刻着我名字的纪念碑;二是我从来没有参加过冬奥会比赛,传递火炬也是最直接的参与吧。”

如今,在长野轻井泽高山冰场旁的山坡上,依然竖立着包括罗致焕在内的10位冠军得主的纪念碑,这里,刻下了中国冬季运动历史上的重要一笔。然而,遗憾的是,在1998年冬奥会上,中国电脑军团拿到6枚银牌,一次次与金牌失之交臂。

2002年,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终于由杨扬在盐湖城冬奥会上完成。2014年,张虹在索契拿到中国首枚冬奥会速度滑冰金牌。

跨越半个世纪,从被挡在冬奥会大门之外到拿到冬奥会金牌,罗致焕以不同的身份见证了中国冰雪运动由弱变强的历史进程。

当提到张虹索契冬奥会夺冠时,罗致焕言语中透出速度滑冰人深深的骄傲:“张虹是突破,在电视上看她状态很好,我都激动得掉眼泪,滑得太漂亮了,这是几代人的努力啊,出现个这样的冠军。张虹是个英雄,鼓舞了速滑界,证明了我们有能力拿冬奥冠军。”

精神传承,中国冰雪运动不灭的火炬

时过境迁,罗致焕当年的成绩早已被一次次超越,甚至很多女运动员都比他当年滑得快,罗致焕说,自己看到这个很高兴,反映了我国速滑运动的进步。

从普通农家子弟到世界冠军,罗致焕说自己有不悔,更有感恩。生长在黑龙江省农村的他16岁接触滑冰时,还只能用两根鞋带儿把光秃秃的冰刀绑在脚上滑行,而现在,孩子们从小就可以穿上舒适的冰刀鞋、漂亮的滑冰服,戴上专业的护具进行训练了。

“现在运动员的训练条件,无论是硬件软件都更好、更科学,设施、营养条件、身体素质、训练技术、科技辅助,与过去天差地别,我相信这些孩子中有一个人肯定会破世界纪录、拿世界冠军。”罗致焕说。

从罗致焕拿到第一块世锦赛金牌到今天,已近六十年,中国冰雪运动的发展正飞速向前。

罗致焕当运动员时,队伍在到处找冰滑,而现在,冰场越来越多地成为“标配”。据统计,截至2020年年底,全国已建成超过1000个滑冰场,孩子们再也不用跋山涉水,而是在家门口就能滑冰了;当年,罗致焕出行一次要辗转奔波数日,而现在,国内四通八达的高铁大大压缩了人们在路上的时间;当年,滑冰还只是北方少数少年的爱好和梦想,而现在,冰雪运动在大江南北全面开花,截至2021年10月,全国冰雪运动参与人数已达3.46亿人。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近一甲子,沧海桑田,罗致焕穿越的这段岁月,每一步都见证着历史,见证着冰雪运动前进的轨迹,见证着中华民族昂首迈向世界舞台中央的脚步。

谈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罗致焕希望中国运动员能够有所突破。从长野冬奥会,到北京奥运会,罗致焕当过很多次火炬手。在1998年的长野,他纪念了自己辉煌的过去,在2008年的北京,他见证了亿万中国人梦想的实现,在那一年,他曾说:“中国选手已经实现了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我们相信,冬奥会的圣火有一天也会在中国大地上点燃。”

如今,这个中国“冰雪梦”就在身边。“我坚信会在中国举办,但没想到是这么快的速度,这就是奋进的中国带给世界的奇迹和答案。”他说。

如今,日子好了,罗致焕也老了。但即便81岁高龄,他依然会抽空去黑龙江省冰上基地看望小队员,指导他们滑冰。

罗致焕家里摆满了曾经获得的奖牌,以及比赛时的老照片。往事历历在目,忆至动情处,罗致焕泪眼婆娑。“希望我能在现场看冬奥会,给孩子们加油!”罗致焕说,期待着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队能够取得好成绩,期待一代又一代的娃娃们茁壮成长,踔厉奋发不负历史和时代。

世界期待中国,中国做好了准备!罗致焕轻抚着深红色的领奖服,凝视着过去的艰辛与荣光,凝视着点燃的“中国冰雪梦”,那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与光,那是一起向未来的呼唤与期盼……


电脑
责任编辑:电脑知识学习网

病毒安全